愛與承擔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愛與承擔, 承諾 永在








是滿有恩慈、 耐與力的






其他的....
就讓它安然的去





交出去








願主的恩典常被我和安 所念所謝





恩主是我和安 的愛情中保 信實不變的 雖然人情變幻成長消逝不能盡握

無論人如何領受和回應 天父對我們的愛
天父總是 信實無變的

感謝主讓我以愛付出, 被我自己的愛 (只可說是由祢所流入, 承受了你的恩和愛) 深深所感動






亦好深的體會






出於愛, 好大好深的愛,

所以尊重對方的 自由意志的決定,






不能,
也因為愛所以 沒有 左右對方 的意願

這意願 經對方慬重考慮, 我雖有不同意, 甚至不認為是對對方好的決定, 也未經週詳的, 另外的角度的分析, 交流和 商量 過的

但原來 因為 對對方深深的愛
所以可以放下 愛的權柄
尊重他的自由意志



為他作出的決定, 一同受苦




~~~~~~~~~~~~~~~~~~~~~~~~~~~~~~~~~~~~~







但我是自由的.

自由的.


Love is not Irritable 愛裏不輕易發怒


Love is not Irritable English summary of Rev Smedes' passage.

易怒(Irritability )是指心靈中很快地憤怒。憤怒是一種情緒,甚至可以說是情慾。憤怒帶來痛苦,發怒的痛苦令我們尖叫,有時甚至哭泣。但憤怒也是一種能量。一個憤怒的人希望將東西撕破。和悲傷不同,悲傷是沉重而難以變動的,而憤怒則把我們推向攻擊。

易怒的基本原因是來自情欲的愛(Erotic love )。情欲的愛是易怒的根源,因為它是一種從個人需要所帶出個人力量。我們伸出手來,為爭取得到任何可以滿足我們心深處的欲望,這些可以完滿我們作為人類的欲望。這種超越我們本身的焦躁不安就是情欲的愛。情欲的愛是易怒的根源,因為我們所追求完滿,但總是達不到完美的結局。我們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並教人沮喪, 係因為我們想被滿足和成全,這是我們易於憤怒的單一和深心處的原因。

輕易發怒並不是罪,對於有罪的受造物來說,易怒在邁向成熟和完滿的人生路途中是在所難免的。但是輕易發怒可能帶來威脅,奪取我們的快樂,而且往往挑起敵意。



有些事是「阿加皮」的愛不會為易怒做的

1. Agape 是不會偽裝憤怒的。

當其他人做了一些令我們應該發怒的事,我們會給他們訊號,不過發怒實在更加容易。因為這樣實在太享受,既可以表達憤怒又不會被人回敬。虛假憤怒解除了對方因激怒我們而要負的責任,但這逼使他們要應付一個暴怒的人,一個不會讓自己的憤怒得到其他人認同的人。 此外,我們偽裝沒有憤怒,令生命是活在苦惱僨怒中,而且妨礙我們改變正真引起我們憤怒的環境,結果反令自己更加易怒。

2. Agape 不是宣泄憤怒。

「生氣卻不要犯罪。」(以弗所書四章26 節)作者的意思可能是:不要對你的憤怒作出糾飾,但也不要讓它不受控制地隨處發泄。」

3. Agape 不會除去我們生活上的荊棘。

如果神的愛充滿人間,那我們便再也沒有困苦。 人們往往透過觸痛我們敏感的自尊心來激怒我們 ;當我們需要被提醒的時間,他們漠視我們;在我們享受快樂時提醒我們的責任。 人們甚至用他們的愛來刺激我們。 愛常常使用不當,例如當我們想要靜下一個人時,人們總是用愛闖進我們的生命並死纏不放。

4. Agape 不會減低震怒的怒氣。

Agape 的愛不會克制我們憤怒的,叫我們不要易怒。如果我們是因為命令才嘗試去愛,我們只會更像其他人一般易怒,並妨礙我們感受到愛。因為愛的緣故而禁止所有的憤怒的想法,就如禁止人輕易發怒一般遭人誤解。愛並沒有令憤怒變成錯誤。生命中有些事情是要求我們發怒。

不向這些事情發怒,要不是代表了我們對撒旦的不敏銳,要不是代表我們害怕感到生氣。如果我們在痛苦時不能夠生氣,我們就不像一個人,並因此錯失許多生命中寶貴的東西。先知耶利米就曾經感受到極大的憤怒:「因此我被耶和華的忿怒充滿,難以含忍 …. 。」(耶利米書六章11 節)耶穌也曾對法利賽人大大發怒。

Agape的愛如何減低易怒的情緒?

一般來說,愛可以減低易怒的情緒,因為愛的力量可以使自我慾望轉向其他人的需要上。

1. Agape 的愛可以減低易怒的情緒,因為它觸動我內心底的需要。
如果未經歷過上帝,人是沒有辦法憑自己經歷Agape 的愛。這一點,使徒約翰就曾反覆說明這點:「…… 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翰一書四章12 節及16 節)

2. Agape 的愛減低沮喪的可能
Agape 的愛令自我滿足不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當我們終極的目標超越了想要自我滿足的欲望,愛就會開始改變我們的方向,令我們朝向他人的需要和權利,減低我們易怒的衝動。Agapic 的愛並不會拿走我們對情欲愛的需要,或者減少令我們沮喪的事件,但我們不再因此感到沮喪。換言之,將重視自己轉移到重視他人,可以減低易怒。

3. Agape 的愛給我們力量和憤怒溝通
愛的力量賦予我們自由去承認自己生氣,並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4. Agape 的愛增加了感恩之情
Agape 的愛是一種可以克服易怒情緒的力量,因為它讓我們視生命為一份禮物。這個世界是一份禮物,是一個遊樂場讓我們發現自己是上帝賜下的禮物。無論是清晨的第一口呼吸,健康的身體或者工作的機會,這是都是上帝的禮物。而感恩正是易怒的解毒劑。

總得來說,首先,Agape 的愛不會一下子便解除我們生命中的易怒情。心中的怒火需要長時間去治療;其次,我們是需要憤怒的,而且我們還需要發怒的能力。事實上,Agape 的愛甚至會推動我們對一些事情生氣,對那些只是為滿足自我而令人變得冷漠的事。那些不會接觸動我們內心的事會令我們大為冒火,因為這些事令我們的弟兄姐妹在走向公義的道路上感到沮喪。在Agape 的愛裡,我們對憤怒被賦予新的力量,但同時我們忍受煩擾能力感到詫異,那些過去會令我們抓狂,妨礙我們獲得滿足和快樂的煩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撮要自 已故牧師Rev. LB. Smedes之「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 Rev. Smedes was a retired minister in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歡迎按此收聽!< Twango >
<飛越音符.金培達 >
Click & Hear it!



2007年12月7 日 Franklin Graham Festival 後.

金培達
著名基督徒音樂人, 電影配樂大師, 唱片監製

金培達 Wikipedia 都有佢的記載!!!!
金培達曾留學美國,在三藩市州立大學修讀音樂,後轉到Dick Grove School of Music攻讀作曲、編曲課程。曾在香港及台灣樂壇創作流行歌曲,亦為多部電影配樂。

2000年憑《紫雨風暴》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他亦在1999年憑《星願》及2003年忘不了》兩部電影,先後兩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2005年則與高世章合作,為音樂電影《如果·愛》配樂,並憑此片於2006年的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再奪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而他為此電影創作的同名主題曲《如果·愛》亦同時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一獎。

2006年則憑《伊莎貝拉》奪得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於2007年為香港回歸十週年主題曲 — 始終有你作曲。


除此之外,他以本身基督徒的身份,寫了不少基督教的詩歌,備受華人教會及基督徒歡迎,代表作包括《耶和華是愛》,《永恆的答問》及 《袮的愛》。



Love does not seek its own
愛不求自己的益處


I) 「愛是不尋求自己的東西」
也就是說,愛並不會促使我們爭取和保留可能屬於我們的,這些我們應得而不需要向任何人致謝的財產。即如果我們不取得這些東西,我們等於成為不公平下的受害者。「公義」是在人取得他應得的下完成。我們爭求公義時,我們其實是尋求「自己」;而當我們得到公義時,我們便得到「自己」了。

我們可不可既 慈愛 又 果斷自信 (assertive) 呢?

愛並不促使我們為自己尋求公義。愛會企使我們上天下地去為其他人尋求公義

愛不是取消其他人權利。但「阿加皮」的愛(來自上帝的愛)促使人無條件放棄他本來所應得的。神的愛對每個祂所接觸的人都是如此。這份愛像生命中的一種力量,驅使我們放棄機會去取得本屬於我們的東西。

一方面要分辦「自我犧牲的愛」的優先次序,同時合理地承認「維護自我的公義」,以下有一個方法去應付這張力:

1. 為別人的權益的緣故而尋求自己益處。如果我透過維護自己來幫助鄰舍取得他的權利,「阿加皮」的愛是佔在維護他們的一邊。但如果需要犧牲自己的權益才能幫助到鄰舍取得其權益,「阿加皮」的愛會驅使我作出犧牲。所以,尋求自己的益處並沒有違背「阿加皮」的愛去幫助鄰舍。

2. 為我們作為管家的呼召而尋求自己益處。第二種尋求自己益處的情況正正和我們存在的原因有深切的關係。我們必需尋求自己的益處以做好我們的呼召。我們是帶著職而來到世上。這職份便是照顧神的世界和神的子民。「阿加皮」的愛讓我們成為好的管家。所以,任何時間有人干預我的管家工作,我都必需設法除去這障礙。我必需對自己的權益有要求,才能好好照顧上帝要你管理的部份。

3. 尋求展示真實自我的權益。我們擁有不可被剝奪的權力,去真誠地做自己並被其他人認識真實的我。我們是神的形象。神是我們的典範。他以堅持自己的神聖來彰顯自己。神聖就是上帝的真我。神聖是上帝宣告作為受造物唯一的主, 上帝不能被奪取的權益。

犧牲權益有那些指引?
1. 我們不可以要求其他人犧牲他們的權益
2. 如果犧牲會妨礙其他人取得益處的話,我們不應該犧牲
3. 我們作出任何的犧牲,都必需讓我們處境於他日可以更有效地愛。愛是不受限制的,但是相愛的人卻有限。我們可以個別地付出某程度精力、時間和能力去擴展它。為著能有效地和持續地愛, 有時我們需要審慎地為愛的付出設限制.

愛需要洞察力╱屬靈的智慧

我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是一回事,知道幾時做是另一回事。愛需要敏銳的洞悉力。洞悉力是看透我們內心種種動機混合物的變化。愛需要洞悉力這份恩賜,來專注其幫助服務他人的願望。

洞悉力是對禱告者的答案。保羅告訴我們,他為信徒祈禱,希望「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哥羅西書一章9節)他是為洞察力祈禱。屬靈的智慧幫助我們決定甚麼時間講話、甚麼時候保持安靜;何時行動、何時等候;何時出?及何時投降。屬靈的智慧 - 看來既不可靠又主觀 – 是當其他人在掩飾真相時,讓你知道實際在發生甚麼事的力量。同時,它也是讓我們知道我們心深處實際發生甚麼事的力量。

II) 「愛是不尋求自己本身」
愛是一種力量令我們尋求其他人。這是真確的,愛的出現是抵檔任何健全人其中一項最深處的欲望 – 發現並成為理想的自己之慾望。

當我們尋求自己時我們在尋求甚麼呢?

1. 我們尋求對自己的認識。我們在未知道自己是誰前是不會得平安的,也即是說知道自己的身份。
2. 我們尋求成為自己。這個目標是每個人對自己潛能的醒覺。
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到終點(也即終極的目標、我們奮鬥的最終目標), 我們和「阿加皮」的愛有所矛盾。愛不是以尋求到自己為生命的終點。相反愛的力量會驅使我們變為愛的媒介。

愛需要尋求真我

1. 「阿加皮」的愛需要很多能量。想要進入嚴格「阿加皮」的愛的條件,我們需要身體和靈性上都強健。
2. 愛必需透過現實中的真我來工作。愛不能等到我們找到並成為理想中的我 時才工作。 正因如此, 我們自我尋求時,同時必需用方法尋找及接受真實的自己。
3. 愛要求我們尋找一個智慧、謹慎及精明的自己,以致愛可以在我們身上徹底地工作。有效的愛是一份好意,是一種藝術。就像所有的藝術一樣,它來自努力、持續的尋找我們最實在的自己。

愛把我們從純粹尋求自己本身的慾念中釋放

理想的我是偏執的自我。它永不原諒自己不能成為理想的自己。它成為高需索的偶像。但我們大部份人並不肯定自己理想的自己是怎樣的。這個理想的自己是否充滿自信?是否性感?是否有權力?或者道德岸然?或者是以上的混合?不知道,但我們瘋狂地向它們下拜、為自己所尋找的感到疑惑,並極其渴望成為他╱她的理想要求。這種本質上就是保羅所謂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殺死我們。(羅馬書七章10節)讓理想攻擊我們,促使我們安靜地進入絕望以及秘密地感到內疚

愛將我們從理想自我的偶像中釋放出來。愛並不否認理想自己的存在,它只是拒絕把將自己完美化變成終極的目標。因為愛的恩賜,我們可以接受真實的自己,遠離理想,並使用這個有限、扭曲、有瑕疵的自己來活在愛中。這說法是可信的,因為上帝接受真實的我們,祂寬恕並收養我們為祂的兒女。上帝的愛於是向我們顯明了,這個真實、有瑕疵的自己是唯一可以盛載愛的媒體。

愛將我們從這個偶像中釋放出來,它告訴我們上帝可以也願意管理這個理想的自我。耶穌基督是我們理想自我的典範,祂是我們受造的意義。同時,神會按祂的時間帶領我們成為這個理想的自己。愛本身給了我們理想的自己,愛並不以尋求自己為人生最終目標。

愛的釋放容許我們帶有幽默感地看理想的自己。在神的幫助下, 我們可以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更接近我們理想中基督的樣式。我們知道我們尋求理想自我是為了更好地尋求他人。而我們,在愛中,就可用真實的自己來尋求他人。事實上, 當我越能把理想中的我交托給神去達成, 不靠自己去尋求, 我們越能感受被神所愛, 並被這愛所推動實現我所賦予的真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撮要自 已故牧師Rev. LB. Smedes之「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 Rev. Smedes was a retired minister in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alcoholic 1 真是很開心, 神好勁, 讓香港又一名人, 酒色財氣才子, 寫了無數相信科學並科幻奇想的書 的 倪老先生 多次在不同的場合 媒體作見證.

我也在電視上見他談笑風生的講這個上帝給他的奇遇. 所以他說他信上帝.

願他與耶穌和教會的緣份更深些, 享受上帝籍耶穌基督給他的福氣

------------------------------------------------------------------

alcoholic 2

昨天竟然 與 同事 弟弟 大談 科學, 信仰, 宗教. 因為弟 打算 下次 的 自由Journal club, 向老細, 同事 present "local vs global flooding theory". 就是Noah 的洪水是 全世界性 還是 Localized 的 考古證據.

alcoholic 3

我話 科學, 宗教 都是信仰. 大家不其然由心而認同.....


弟話 兩者不同之處 是:

"科學可以容讓證據所否定, 改善, 而且是唯物的;

宗教唔可以, 並且是唯心"


我話 empiricalism 是現代科學的主流, 講求經驗 驗證, 是由 基督教 的 基礎精神 講求 '經驗' 而將 empiricalism '經驗主義' 發揚光大. 基督教講求 人以自己的 經驗 傳揚, 見證 上帝. 事關以前 認為 思想理論 比 實在經驗 更接近真相/知識.

現在我和同事處身的科學年代, 講求 經驗 驗證 的 probability. 是量化了經驗 並有系統地以 發生的機會率 來決alcoholic 4定那經驗 有 幾 勁.


quit smoking


我講講 的 結論:

科學 與 基督教 不一定以 唯物 與 唯心主義 來 分野.

大Gar: 可否有空的話...講下 唯心 與 唯物主義 的分別?

求神 讓 更多同事和弟弟 看到 人智慧 的 限制, 神的不可知 但又真實的與人一起, 而且是愛人的. 主求求你憐憫!

source of newspaper clippings: http://hk.myblog.yahoo.com/jessica_kwok/article?mid=1513

Appendix by Gar:
Noah大洪水的發生 是否 真實的經驗?




55個 漢族 以外官方記錄的 民族


資料來自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 在2007年7月7日中國少數民族 關懷祈禱大會 上 派發由 香港以勒基金 2006-7年 印制之 祈禱手冊 中取得.
©以勒基金版權所有

至2006年, 中國人口 13億.
上海 Shanghai 05年 人口 12,665,000 14% Christians 基督徒
全國 2005年 有 111,000,000 Christians 8% (World Christian Trends 2005 Presented at IFMA/EFMA, St. Louis, September 2004 by Todd M. Johnson)


World Religion in 2005
1. Chinese folk-religionists 404,922,000 6.3% of world population, annual growth rate 0.03%
2. Ethnoreligionists 256,341,000 4.0% pop, growth 0.03%
3. Nonreligious 768,598,000 11.9% pop, growth 0.02%
4. Atheists 151,548,000 2.3% of pop, growth 0.005%
Global Christianity data on China from Overview of World Evangelization, 2005-2025, Report for Lausanne 2004 Forum on World Evangelization


中國少數民族 之 福音工作 及 基督徒數目
東北部 22–23


1. 滿族 24–25
東正教士由1869年起工作, 曾在1929年出現"滿大復興". 現相信至少有1萬名基督徒, 但仍有7成族人未聞福音.


2. 朝鮮族 26–27
不少祖先是在19th C 因大饑荒由朝鮮北部逃至東北的. 現約有200萬人住東北三省, 在吉林省有自治區, 幾乎沒有文盲, 4.3%為大學生, 8成人接觸過福音, 現約有60萬人信主


2. 達斡爾族 28–29
祖先為建立療國的契丹. 現約有15萬人, 主要在黑龍江, 內蒙, 也有少數在新疆. 1990年聽普通話的<耶穌傳>, 有1000人信主, 信主族人積極在族內傳福音. 現己有達斡爾話的 <耶穌傳>.


3. 鄂溫克族 30–31
意為 '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馬術了得.
2萬7千人中 有 100多名東正教徒, 主要是受俄羅斯族影響. 也有受蒙古族影響而信奉喇嘛教的.


4. 鄂倫春族 32–33
現只有9000人, 擅長打獵, 曾因日本佔領被活作實騇, 在1949年只剩1000人. 幾乎未有人到來傳福音. 1995年達斡爾族的基督徒帶領30個鄂倫春族信主, 是為第一批信徒.


5. 赫哲族 34–35
現只有5500人, 也曾因日軍而只剩下300人. 1996 黑龍江同江地區的漢族人帶領60名赫哲族信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部 36–37







6. 回族 38–39
第3 大少數民族. 住在寧夏, 甘肅, 雲南, 遼寧, 最多居於寧夏省內的自治區.
自1885己有福音工作, 但信主回人及其家庭受極大的逼迫, 所以效果不大. 1934年又有美教士在青海帶領回人信主. 後有派30500會福音錄音帶, 1992年福音電台開始向田人廣播.


7. 蒙古族 40–41
現有590萬人, 主要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內. 13th C 開始改信喇嘛教, 大批年輕蒙古人作喇嘛, 至1990年才人口回升. 有約8成人未聽過福音.

8. 東鄉族 42–43
9. 土族 44–45
10. 撒拉族 46–47
11. 裕固族 48–49





12. 保安族 50–51
13. 西北部 52–53
14. 維吾爾族 54–55
15. 哈薩克族 56–57
16. 錫伯族 58–59
17. 柯爾克孜族 60–61
18. 塔吉克族 62–63
19. 烏茲別克族 64–65
20. 俄羅斯族 66–67
21. 塔塔爾族 68–6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 70–71

22. 藏族 72–73
23. 門巴族 74–75
24. 珞巴族 76–77
25. 西南部 78–79
26. 白族 80–81
27. 哈尼族 82–83
28. 傣族 84–85
29. 僳僳族 86–87
30. 拉祜族 88–89
31. 佤族 90–91
32. 納西族 92–93
33. 景頗族 94–95
34. 布朗族 96–97




35. 普米族 98–99
36. 阿昌族 100–101
37. 怒族 102–103
38. 基諾族 104–105
39. 德昂族 106–107
40. 獨龍族 108–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南部 110–111

41. 彝族 112–113
42. 土家族 114–115
43. 羌族 116–1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南部 118–119

44. 壯族 120–121
45. 苗族 122–123
46. 布依族 124–125
47. 侗族 126–127
48. 瑤族 128–129
49. 仡佬族 130–131
50. 水族 132–133
 佬族 134–135
51. 毛南族 136–137
52. 京族 138–1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區域 140–141

53. 黎族 142–143
54. 畬族 144–145
55. 高山族 146–1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來自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 在2007年7月7日中國少數民族 關懷祈禱大會 上 派發由 香港以勒基金 印制之 祈禱手冊 中取得.
©以勒基金版權所有
2000 Data can also be found in South-east Asia Christians originated from Quote from Global Christianity.

人類演化:邁向一部中國基因史
Human evolution: Towards a genetic history of China
Nature 395, 636 - 639 (15 October 1998); doi:10.1038/27071 By ALBERTO PIAZZA Alberto Piazza is in the Dipartimento di Genetica, Biologia e Biochimica, Università di Torino, via Santena 19, 10126 Torino, Italy.

中國政府正式承認的不同族群(ethnic groups)有 56 個。就數目和歷史傳統來說,漢族(這名字來字 206 BC- 220 AD 的強大兩漢王朝)是最重要的(共 11 億)。另外有一億〔不同族群的〕中國人大部分見於中國南方,當中有近一半都位在同一個省,雲南
元江位於雲南省中南部. 是通往南亞, 東南亞必經之陸路. 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個少數民族為主體多民族和睦共處的民族自治縣。

圖表一Chu et al. 所建構的樹模型的主要特徵。作者們採樣了全中國的 28 個群體,並比較其與非中國族群的控制組的微衛星 DNA 標記。中國樣本中的南方(S)族群被分為三個叢集,而北方(N)族群被方為兩個。



中國樣本中的南方群體在基因上被分為三個相關的叢集,分別稱為 S1、S2 和 S3(見圖表一)。這些叢集跟住在雲南地區的人比起來,少數民族的數目和語言分佈都不同;只有一個講中文的漢族群體(Han Chinese-speaking group)是不在河南省而被包括於 S2 之內。


非洲人自非非洲族群分離出來,而所有東亞族群叢集在基因上最近的鄰居是美洲原住民,隨後是澳洲原住民和新幾內亞人。這些結果與隨後澳洲(六萬到五萬年前)和美洲(三萬到一萬五千年前)的定居時間相符合。東亞族群之間存在著小得多的基因差異,而歷史記錄則提供了許多他們之間基因流動事件的證明。


從當中可以推論出,中國北部以前是由講中文(Chinese)的人和講其它漢藏語言(Sino-Tibetan languages)的人所佔據,而部分南中國以前則是被不同語言的使用者所佔據,即南亞語(Austro-Asiatic)、南島語、苗傜語(Maio-Yao)和台語(Daic)。晚近時,漢藏語(在中國周朝期間,約三千年前 (8 ))取代了南中國大部分的其它語言家族.


圖表二顯示被採樣族群及以漢姓為基礎的種系樹地理分佈的中國地圖(取自 ref. 9)。被採樣的族群編號為 1 至 28,但第 7 號樣本沒有在此顯示,因為它是取樣自美國加州灣區的漢人。 姓氏是很有用且有效的「基因」標記,只從父系遺傳。在中國,這可回溯達四千年,直到商朝(約 2100-1600 BC),且它們多半早於主要的北方入侵。



引述『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摘要:

『中國人只有一半能說普通話,同時有四成人看不懂繁體字,但仍有0.92%的人堅持使用繁體字書寫。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約為53%,8%的人從出生就開始講普通話。場合越正式,普通話的使用頻率越高;其中在家講得最少,在單位最常用。目前,方言(Taokara指正:這不是語言學上正式的分類法)還是家庭成員最主要的交流語言。多數人學普通話最主要的困難是「周圍的人都不說,說的機會少」和「口音不好改」。此外,全國95.25%的人平時主要書寫簡化字,3.84%的人簡化字和繁體字同時使用。』(資料來源:暗光島 e 厝 引述 日本台灣語list 新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hu, J. Y.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 11763-11768 (1998).
8. Wang, W. S.-Y. 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375-396 (Pyramid, Taipei, 1991).
9. Du, R., Yuan, Y., Hwang, J., Mountain, J. & Cavalli-Sforza, L. L. J. Chin. Ling. 5, 1-93 (1992).


Love has Poise 愛使人優雅自處 (See Rev Smedes - English)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Love is not boastful, arrogant, or rude.

吹牛,是一種當我們懷疑自己不好 而又要企圖看似挺好的做法。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再保證,支持,我們以符號(如, 衣著、名車、我們想被看到與之在一起的人、想贏得的權位, 等)製造了一個形象,歪曲現實為要能抓著斗我們懷疑自己不能賺得的稱讚。

傲慢氣焰,是當我們害怕自己的軟弱而惶恐地抓牢權力時。這是沒有確實性或權柄的權力。如果我們有真實的知識,我們有智力的權力。如果我們有真實的高超的領導藝術和作帶領的認受,我們有領導的權力。這種有確實基礎的權力是好的。自大的人跨入顯眼地方; 為集團作出決定而認為其他人必會跟從。他們利用別人作為得到權力的踏腳石。對於狂妄自大的父母, 他們從操控兒女而感受到自己在心理和道德上的力量 ,從兒女的成就讓自己看上去和感覺上都挺好。更糟糕的是,孩子不是受教於愛裏,而是在操控中,學到一個人的本身價值並非關鍵,而是你怎樣做才能控制到他人。 傲慢氣焰使我們自以為是造物主,是上帝,能獨立,自力更生,但這正讓我們的內心落得空洞不實, 被恐懼和焦慮攻擊。因為我們擔心自己欠缺能力,成為我們的驕傲所令我們相信的那個我。我們永遠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以填補心靈的需要,或足以克服恐懼 -- 畏懼我們其實不應得到目前所得的。傲慢氣焰導致無禮的態度。

無禮 是 把人貶低以鞏固自己。 這是有別於不懂規矩禮數的人, 無禮的人惶恐地瘀傷任何威脅到他們的人,以令自己保留一身正氣, 或比其他人看高一線。

凡此三種現象都是我們內裏失去重心的表現, 由內心的空洞感所致

是使人能優雅地平衡自處的力量, 因為它為我們的生命中心提供了壓載物。
謙卑, 傲慢與吹牛的相反, 是願意接受上帝和自己的真正關係: 有能力接受自己作為一個依賴造物主的受造之物的身分 – 是寶貴的、負責任的,有創造力的人,但仍然是一受造物,需要上帝的力量才能存活。

謙卑, 是接受自己在上帝面前是個罪人的恩典, 並呼籲和接受寬恕。這在謙卑裏的自我接納讓我們承認上帝為創造主和救主, 並讓此成為祝福我們的禮物。 我們承認我們的空虛,我們的內心就可以被基督的靈所填補。我們承認自身的軟弱同時是力量的索取。所以我們從誇耀和驕傲的需要中被釋放, 它使我們不必以別人的讚美或我們自己的能力填補我們內心的空虛。我們的空虛被神填滿了。

一個決心做大事的人是高尚遠志的。從她對自己潛力的認知,她優雅地邁向成就理想。她不害怕承認或鄙視榮譽。她的確喜歡真正光榮的,值得的榮譽,因此不會因假謙虛而拒絕榮譽。
高尚遠志的人也欣賞權力,因為有很多好的事,沒有權力是辦不到的,所以需要為人謀求幸福而好好慮積力量並善用權力。

不張狂傲慢, 但愛可以是高尚遠志的。 愛 使人身段優琟, 有力量站立得直, 平衡得穏, 有風采。“Poise” 本來是指放置在航行中的船中心使之能平衡的重量。只靠我們自己, 而沒有神, 我們的內心好像失去重量, 重心, 我們好像需要吹牛, 自誇, 囂張無禮以期望贏得別人的讚美和對人話事的權柄, 來彌補內心的不實在空洞感。神的愛,讓我們心中感踏實, 不是因為神的愛告訴我們,我們不會跌倒, 而是祂向我們保證, 當我們跌倒, 祂必把我們扶起。當上帝的愛不斷流入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能忘記我們的空虛並能走向別人。因為我們認識到不是我們為自己製造能量, 而是神以自己給其愛填補。只要我們一直愛下去, 便能心中踏實, 優雅的自處:: “我們若彼此相愛 、神就住在我們裡面、 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 (約翰一書 4:12).

撮要自 已故牧師Rev. LB. Smedes之「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 Rev. Smedes was a retired minister in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a former ethics professor at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wis_B._Smedes

 Love is Not Jealous 愛是不嫉妒 (Rev Smedes)


See English version

嫉妒是 ...

l 怕失去某人的一種恐懼

l 被所愛的人冷落甚至從愛侶的生命中被排擠出來之痛苦

l 因愛人被盗走,再不能和他/她聯繫而產生的痛楚感覺



戀人間是是嫉妒的

情侶或愛人間滿是嫉妒和呷醋,這現象是因為情/性慾愛(erotic love)的產生是出於需要(need)。情慾愛要求完全地擁有和操控。這愛並不能與別人共享,同時推動著我們,為使另一人滿意而甘願做任何事。可是,每個個體渴望二人連為一體的同時,亦需要有自己完全獨立的空間。這兩種需要同樣不分高低的強烈和重要。正因這樣,情欲的愛常常伴隨著嫉妒。所有形式的情慾愛中,你會感覺到嫉妒的存在:浪漫的愛情、朋友間的友誼、弟兄姐姐向父母爭寵….等等。

「亞加皮」(Agape)的愛(神對世人的愛)是不嫉妒的。不像那些尋求益處、搶奪、不肯放手的愛。卻是施與的愛、釋放的愛。它不是滿足本能的需要,而是一種愛的動力。就是這種動力使我們向別人施與愛時能夠不計較回報,並沒有任何獨吞佔有的成份。

嫉妒帶來傷害

當我們覺得我們的角色、立場和地位受到我們身邊的一些人所威脅時,就會產生一種痛苦。這痛苦是嫉妒。羡慕是可以刺激我們努力去嘗試;嫉妒則刺激我們對一些比自己好的人產生更多方面不滿和怨恨。例如我們羡慕比自己博學的老師,欲嫉妒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神(耶和華)是忌邪的神

(注意: 忌邪與上文嫉妒jealous是同源,但有另意思)

忌邪(jealousy)本身不是罪。神是忌邪的典範。「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神希望我們知道祂的本質,祂是所有受造物的唯一真神。祂不能讓那些假神─揑造出來的假神─去分享祂手所造的子民。

但祂讓祂的子民互相分享交往。

- 當我們為耶和華的緣故,與別人分享我們的愛時,神並不會感覺任何痛苦。
- 當男人和女人把身體交予對方時,耶和華亦不會嫉妒。
- 耶和華創造我們,原是希望我們把身心靈都歸祂。- 除神以外,我們亦可把心靈和肉體交給別人;這是耶和華所喜悅的。

基於神的愛,祂讓人做回自己。神很想世界有世界本身的美麗和能力。神並不像自戀者般, 需要做一個自己的影印本來自我欣賞一番。 神讓人按人的本質做回自己, 有神的形象, 但又與神截然不同。神並不獨霸存在的橂式, 神希望人像神的同時,又能按人的本質過生活


「亞加皮」(Agape)的愛,凌駕卻沒有消滅嫉妒

當你可以將身邊朋友和別人分享,真心為他們比你優秀的智慧能力而雀躍高興時,你就有這Agape的愛 – 一種從內心深處能使你快樂的能力。

在你愛人的部份生命中,有一些事(例如事件甲)你始終不能也不懂如何與他/她分享。當你發現某人可和你的愛人分享這事件時,若果你能够喜樂,這就是愛。的確,這種快樂的動力就是愛(Agape的愛)。

這種能與朋友互相分享的力量是源於神。神賜下祂兒子的生命贏取多人的心,使他們彼此相愛,這種愛叫我們知道,朋友間互相分享不是一種損失,而是擴闊生活圈子

被這Agape的愛所愛和分享這愛的能力,就是去克服恐懼 – 那怕是害怕失去一些東西,甚至害怕被人冷落。這種愛使我們可以超越嫉妒,可以勝過恐懼、自憐、並性慾愛所帶來的沒有安全感和種種的懷疑 --> 一種可以和別人分享而沒有受威脅的權柄。



Agape的愛能使你超越卻不能根絕嫉妒。神知道我們必須靠情慾愛生存:在自身以外之處追求我們的心靈和身體所渴求的滿足。正因為這樣,在我們有限和帶罪的一生中只要帶著慾求去愛,將會繼續有嫉妒。只要我們一直以Agapic和慾求的愛去愛,就活在一個與嫉妒角力而帶創意的生命中



從創意角力而來的妥協



婚姻中的性愛是不能與別人分享的;這是婚姻核心的一種需求。當這婚姻核心受到威脅時,每一個配偶都有嫉妒權利。


Agape的愛反映出生命的限制和底線。在這種配偶間獨特合一的關係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基督徒的Agape之愛可讓別人與他們的妻子或丈夫共處。



當我們對性慾愛的要求越大,受到的威脅又越多時,我們的嫉妒會使我們變得很可怕和殘忍。若果我們生活在世上,甚麼都沒有,卻只有愛侶的時候,我們會易於變得脆弱、易遭最可怕的嫉妒之攻擊。



Agape的愛是一種減輕嫉妒痛楚的能力。因為它教導我們,對有限的人不要有過份的期望,保守我們不立偶像的心(有時我們會把人當偶像看待)。Agape的愛把性慾愛保持在一種狀態,能使我們不會要求太多。



不單這樣,它進一步緩解嫉妒之苦。因為它使你擁有可以和別人分享的能力。當你看見某人能夠發現並且滿足你愛人的一些需要(這滿足是你不能提供給你的愛人)後,你會學懂真心說感謝。



Agape(亞加皮)是一種能力,這能力可以超越但不能完全除去因嫉妒帶來的傷痛。



讓嫉妒 -
成為帶色彩的傷害,常常提醒我們究竟我們仍然愛和關心他/她多深刻

-
成為對別人一種振奮的啟示,叫他/她知道他們是如何地被人深深愛著,施愛的人受苦也願意。

-
成為保護婚姻的一種警報系統,提醒我們愛是有限制的。



從Agape(亞加皮)式的施予和分享而來的加量,能防止我們因不必要的嫉妒而自設防線,能防止我們因不必要的嫉妒而拒絕與其他人分享愛和共同欣賞你所愛的人。



Agape(亞加皮)是分享的動力,也就是說,愛是不嫉妒。




撮要自
已故牧師Rev. LB. Smedes 之「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Rev. Smedes was a retired minister in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a former ethics professor at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wis_B._Smedes





outils webmaster

Enoch Love

outils webmaster

counter

Love is Kind 愛是恩慈


See English version summerized from Rev Smedes' book



愛是一種力量,推動我們變得仁慈。
恩慈是作出拯救的決心,是把上帝的威嚴轉化為仁慈的醫治。


這種恩慈可能是溫柔的,但不軟弱
慈愛的,卻非無力

敏感的,並不脆弱

恩慈是力量

在我們的世界很難把愛理解為力量,而恩慈則是這種力量的成果。恩慈的力量推動我們走出自我中心的意識中,不求回報地支持和醫治其他人(無論是軟弱、醜聞或其他)


力量的真相

人們所認為的力量/權能,是用以影響其他人的能力。力量的本質是中性的,它可以帶來傷害,也可以富有創造性和造就人。上帝的權能永遠是提供幫助的動力,因為神就是愛。而人類的力量則永遠是造就破壞的結合。

當力量被使用在打撃其他人的力量時,這是一種剝削式的力量。每當我們想操縱其他人、欺騙其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會發揮出剝削式的力量。剝削式的力量無可避免地附帶著不仁慈/苛刻。


另一種是服待式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人們用以增強弱者的力量。最佳的例子是父母撫育孩子,培養其獨立的人格形成,孩子可以行使他做為人的力量去做決定,如下定決心貫徹始終、去遵守承諾、當緊張的時候展示其影響力。這種力量還給人自由在神面前屈膝和接受祂的愛。服待式的力量是恩慈的直接表達,我們因此可以從擔心自己的軟弱中獲得釋放、可以的自由表達仁慈、並可以倘開心懷去關懷他人。

還有一種屬人的力量,是學院式的力量,這力量需要我們與其他人一同經驗。例如科學家之間、老師和學生間會發生互惠互利的切磋。這是富有教化的力量,一種建立、培育和鞏固他人的力量。

如果我們互相強化對方的強處、鼓勵原來強壯的更為茁壯,學院式的力量便會有所增強。學院式的力量不像一些負面的批評,只著眼在人的弱點上。在教會中,我們可以透過分享聖靈而得到學院式的力量。 不同的人事力量在愛中相遇,帶來結果是各人的力量都因其他人而獲得強化。學院式的力量是令人振奮的、有挑戰性的和富批判性的,而且都和恩慈相兼容。


剝削式的力量:不仁慈的、依靠其他的人軟弱而行的、建立在剝削他人軟弱上的。

學院式的力量:持續不斷的恩慈、建立他人的強處上、透過結合其他人的力量進入自己生命來增強我們的力量服待式的力量:恩慈的直接表達
恩慈:直接源自愛的力量


恩慈是寧可軟弱
恩慈力量的終極典範是上帝。上帝的力量不需要進行剝削,或被相互競爭所激勵……上帝本身便是無私的力量的泉源,是給予愛的。

神擁有力量對任何人施予全無差別的恩慈(路加福音六章35節)。「……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章45節)


恩慈是愛的意願,願意親近其他人從事醫治、去堅強他人的生活。它賦予了人變得仁慈的力量,因為恩慈本是有風險的。

在這個權力至上的世界,要令恩慈在世上長存的方法,需要回歸到基督的十架,而醫治這世界的神奇能力則要透過變為軟弱。請看基督十架的恩慈看來是軟弱的,因為它是柔軟、受傷、無求卻給予一切所有的。這徹底的軟弱是徹底救贖的力量。這是神奇的力量。

愛令上帝以人的身份,使用祂的力量全然地發揮服待的力量。在這終極的軟弱中,無限的力量解放這個世界。「….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一章25節)無盡的恩慈就是無盡的力量。這表示上帝偉大的力量擁有充份的自由去施予全然的恩慈,去成為軟弱以使這份軟弱帶來對人帶來醫治。



恩慈是聰明而剛強的

愛裡恩慈需要在我們有限的人生和艱難的現實中工作。我們都只有有限的資源。一個人如果不能好好利用他的資源,是否會帶來不仁慈和不公平呢?恩慈必須在公平和公義的結構下,與智慧一同使用。對一個人恩慈是受限於很多其他人的公平要求。

愛永遠是仁慈的,但仁慈的行為並不都是愛的行為,例如富有的政客可能站在窮人的一方以爭取選票。我們都少有單純地從心底行仁慈的事,但這並沒有消減仁慈的力量。保羅只說過愛是推動我們行向恩慈的力量。 只要我們是被愛所推動,我們就同時被推向恩慈


恩慈總是走向醫治。 恩慈的醫治有時需要非常強硬/堅持而不是溫和(例如強逼一名癮君子戒毒)。恩慈是拒絕一切會帶來傷害的同時給了醫治。我們必需小心計算怎樣才能在最終達到最大的醫治。



與神相遇,使我們變得仁慈
仁慈必需以公義為框架,而智慧則給予人洞察力,告訴我們恩慈幾時處於公義。我們能做到的恩慈並不完美,因為我們本身並不完美。但是接受了神的愛後,我們有力量變得仁慈。我們會覺得在愛的力量支持下,足夠讓我們甘心成為軟弱。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願意親近其他人以進行醫治,是我們最大的剛強。



撮要自 已故牧師Rev. LB. Smedes之「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 Rev. Smedes was a retired minister in th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 a former ethics professor at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wis_B._Smedes





geovisite

Elijahlov geovisite

Love Suffers Long See English version, summerized from Rev Smedes' book

何為恆久忍耐? 長時間忍耐我們好想有而所沒有的, 又即是忍耐苦難.
愛就是不一樣的力量去應付普遍的苦難.

恆久忍耐的人 不是一個被動的受害者, 是作了一個決定選擇承受和忍耐自己所惡的.

神的愛是這力量之源
Agape 愛是一解放力量,使我們對我們的鄰居,沒有要求報酬。
Eros 愛, 另一方面, 沒能力恆久忍耐. 愛欲是慾望。這是促使我們走向那些我們自覺沒有時感到不快的東西。愛欲促使人要超越孤獨的自己,因為孤獨令人感到痛苦。愛欲常被用作克服痛苦,但它卻是注定通往痛苦,它可被憤怒填滿,被背叛,被耗盡,因為愛欲往往不能等待, 不能忍耐下去。

恆久忍耐是有限期的
愛的力量使我們能恆久忍耐。我們不知道它何時結束,它是長期的,但它不是無止境的。當時候到了, 上帝會為它畫上停止的界線。

愛是令你能忍受比你想像中能承受更長的苦的力量。但只有你才能從神那裏得知, 並只有你才能作決定你何時應該停止。在你決定停止忍受時, 最好不要是你與愛失去聯絡的時候。

婚姻是一個特殊個案,因為在婚姻中的恆久忍耐是在婚約下進行的。 婚約的破碎,是因為人單生活在愛欲Eros中,並背向摯愛Agape的權力。愛德 (Agape)是一股能長久忍耐愛欲中沮喪之苦,被拒絕和背叛的愛欲的痛苦的力量。要忍耐多久?任何人都不能為他人定此期限。 也許,當我為著我的享樂而去離開痛苦,是言之過早的離場。

耐久忍耐不是接受罪惡

忍受邪惡需耐心和勇氣:要忍受它,即使我們拒絕它。
接受邪惡是投降, 是申明及認同它是好的,是為了逃避其恐怖

我們都是罪人,但神接受我們在罪中的讚譽。然而,他並不讚揚邪惡。


耐久忍耐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愛,是勇氣去熱愛生命,並很樂意為它。
愛,是勇氣去發現人生是不完全綁到我們失去了的或還未發現的貴重物品。

神自己就是耐久忍耐的典範。為何不讓我們消滅自己及我們所有的罪孽嗎?
愛是耐久忍耐的,為救贖留有時間去作工,使能夠爭取到無過於倉促,不用暴力而得的公義,使和解有可能。
愛是耐久忍耐的,以致苦難終於可以停止

當愛賦予我們力量,能長期受苦,愛也給我們力量,見到在苦難中可稱頌的原因。



撮要自 神父 L. B. Smedes. 之 「愛在限制中: 在自私的世界中實踐無私的愛Love within limits: realizing selfless love in a selfish world.」



geovisite
Elijahlov geovisite


2002年4月曾在 <你欠生命一分神蹟> 團契退修營分享, 2007年9月是5年後的延續分享會, 也是由達與我分享神給我們生命的計劃的實踐. 他是在音樂的事奉上, 而我是從人的心靈心理的事奉上出發

我2007年當日分享的powerpoint 每個人也可以實現的夢

我由10年前開始求神並回應神的帶領, 我是在我入神學院那年才明白及用上 [呼召]這詞來形容神對我這一生的帶領, 要好好應用心理和輔導學服侍人心. 智. 靈. 回歸三位一體的上帝.
以下是這10年的帶領時間進程表... 其實我還只是十劃只得兩點 的階段... 要繼續靠主努力!!!





Published on December 14, 2007 11:45 AM
Stop publishing